| ||
|
????江門日報訊?(文/圖?記者/蔡昭璐)?目前,第二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chǎn)業(yè)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正在深圳展出,張記手信負(fù)責(zé)人張曉華帶著他的蠔殼工藝品首次參展,別具特色的蠔殼畫格外吸引眼球。“這兩天陸續(xù)有人向我了解蠔殼畫,也成交了兩單?!弊蛉?,張曉華對記者說。
????張曉華是潮汕人,在江門做餐飲多年,每年都會大批量購入臺山生蠔?!坝行┥栭L了20年,蠔殼很大很漂亮,丟棄太可惜了?!彼f,再加上近年來江門文旅持續(xù)“出圈”,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打卡,不少游客離開時都會買些手信留作紀(jì)念。于是,他萌生了將蠔殼回收利用,制作成手信的想法。
????張曉華說:“臺山生蠔是江門的一張名片,此外江門還有很多特色景點(diǎn),將它們結(jié)合做成手信,既有裝飾紀(jì)念的作用,又能宣傳江門。”他的這個創(chuàng)意曾獲得中國“匠心獎”工藝美術(shù)青年組金獎等獎項。
????在江門展館的櫥窗上,記者看到了展出的蠔殼畫。形狀各異的蠔殼上畫了開平碉樓與村落、三十三墟街等著名景點(diǎn),將僑文化和海洋文化完美融合,可謂小小蠔殼里“藏”了一個江門。此外,有的蠔殼也畫了中國人喜愛的風(fēng)景畫、水墨畫等。
????張曉華告訴記者,蠔殼工藝品屬于純手工制作,從清洗蠔殼,到晾干、打磨,再到繪畫,短則一星期,長則半個月。“有的蠔殼很小,作畫難度很大?!彼f,再加上顏料經(jīng)過特殊處理,不會掉色,制作時難免出錯,因此會面臨損耗問題,“有時候200公斤的蠔殼,最終變成成品的只有50公斤”。
????這些精致的蠔殼工藝品成了江門展館的特色之一,吸引不少觀眾駐足觀看。來自湖南的劉小姐說:“第一次看到蠔殼畫,好有創(chuàng)意,而且畫得還很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