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高市域社會治理能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要求,“提高市域社會治理能力”。近年來,江門積極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打造國家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標桿城市”;市委十四屆七次全會進一步強調,“圍繞完善國家安全和社會治理體制機制,打造更高水平法治江門平安江門”,強調要“全面提升社會治理效能”。這充分說明打造國家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標桿城市、提高市域社會治理能力對我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奮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qū)新增長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四個維度
????我們要理解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四個維度——
????一是理論維度。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具有獨特優(yōu)勢,包括空間優(yōu)勢、主體優(yōu)勢、治理手段優(yōu)勢、風險防控優(yōu)勢等。市域對上承擔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責任,對下指導基層一線工作,是推動基層治理的組織者、領導者,各類治理資源和人才在市域層面可以更好匯集發(fā)揮作用。
????二是制度維度。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制度體系服務于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夯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主要包括市域統籌協調的制度體系、市域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制度體系、市域精細化管理制度體系等,通過整合各方資源力量,構建高水平市域指標體系,可以不斷提升市域發(fā)展、應急、隱患排查能力和水平。
????三是機制維度。處于中間層級的市域社會治理既是制度勢能轉化為治理動能的載體,也是頂層設計和基層實踐交匯的平臺。構建縱向權責明晰、上下貫通、運轉靈活的市域社會治理指揮體系和協調機制,建立覆蓋市域的“有人巡查、有人報告、有人負責、有人處置、有人核查驗收”的矛盾問題排查機制,構建深度融合、運行順暢的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風險共建聯動機制,完善“網格化+”智慧治理體系,都是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機制。
????四是政策維度。要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實踐創(chuàng)新,加快構建和完善市域社會治理政策體系,包括更加開放包容的社會組織政策體系、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社會工作隊伍政策體系、民生領域社會事業(yè)發(fā)展政策體系等。
????江門在市域社會治理上的新突破
????江門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以打造國家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標桿城市為目標,致力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探索路徑、創(chuàng)造經驗。
????一是抓好統籌謀劃。形成黨政主導、部門主責、基層主抓的工作格局,明確試點工作的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編制《江門市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十四五”規(guī)劃》,制定《江門市打造國家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標桿城市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全力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
????二是加強黨對市域社會治理工作的全面領導。全面實施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一把手工程”,完善黨政全面統籌的市域社會治理領導體制,構建黨建引領的市域社會治理指揮體系和群團社共治的市域社會治理聯動機制。
????三是一體推進市域社會治理。建立完善市域各層級、各部門法治建設責任制度和考核機制,一體化推進立法、執(zhí)法、守法、司法聯動機制建設,全面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江門。
????四是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切實防范化解政治安全風險、社會治安風險、社會矛盾風險、公共安全風險、網絡安全風險,全面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江門。
????五是加強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建設。提升市域政務服務活力、科技智慧活力、協同共治活力、產業(yè)裝備能力,全面建設更高水平的活力江門。
????六是突出江門特色,提升市域智慧治理能力。全面推進智慧網格建設,筑牢市域社會治理根基;全面推進“粵平安”工作機制本地化應用;全面推進綜治中心建設,優(yōu)化“信訪超市+外送服務”網絡化工作機制。
????多措并舉提高市域社會治理能力
????盡管江門在打造國家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標桿城市上已經取得顯著成效,但依然存在市域統籌協調體制機制不健全、市域調度功能和社會參與機制不完善、市域智慧治理互通共聯不足等問題和困難,需高度重視,持續(xù)深化改革,不斷提高市域社會治理系統化、社會化、精細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江門應以防范化解市域社會治理難題為突破口,全力打造國家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標桿城市,多措并舉提高市域社會治理能力。
????一要完善市域社會治理的組織架構和組織方式。第一,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橫向構建以黨的領導為核心的共治同心圓,縱向打造順暢有效的善治指揮鏈,不斷增強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向心力和制度執(zhí)行力;第二,構建“五態(tài)共生”格局。促進市域社會治理的形態(tài)、生態(tài)、業(yè)態(tài)、文態(tài)、心態(tài)等“五態(tài)”共融共生,達到形態(tài)多樣、生態(tài)良好、業(yè)態(tài)豐富、文態(tài)生動、心態(tài)向上的良好治理效果;第三,提高市域社會治理決策和執(zhí)行能力。立足市域承上啟下的定位,協調長遠工作布局和近期工作重點,為橫向治理機制的接續(xù)運作提供方向引領和政策保障。堅持問題導向,將破解綜合執(zhí)法、新市民融入、城鄉(xiāng)統籌、社區(qū)養(yǎng)老等難題作為檢驗市域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的“硬核標準”。
????二要提升市域網格化治理水平。第一,加強本地調研和學習外地先進經驗,加強與大灣區(qū)城市之間在治理規(guī)則、治理資源、治理人才等方面的對接、銜接;第二,將專職網格員融入本地社會工作隊伍中一體建設,探索職級類差異化網格員薪資標準和晉升渠道,給予優(yōu)秀網格員在村(社區(qū))“兩委”干部換屆、鎮(zhèn)(街)工作人員招錄傾斜政策;第三,發(fā)揮綜治中心指揮調度作用,實現對各類網格信息的智能分析和處理,妥善解決逾期未處置的網格事件,提升市域網格化治理智能化水平。
????三要健全市域法治體系。第一,緊抓重點難點問題,用好我市地方立法權,加強市域社會治理薄弱環(huán)節(jié)立法,構建科學完備的市域法律規(guī)范體系。第二,整合行政執(zhí)法與司法資源,完善行政監(jiān)管、綜合執(zhí)法、公正司法,形成公正高效的市域法治實施體系。第三,構建全覆蓋、全鏈條、全要素的監(jiān)督機制,重點加強市域社會治理領域層面的制衡監(jiān)督和來自服務對象、公眾輿論的參與監(jiān)督,形成規(guī)范嚴密的市域法治監(jiān)督體系。第四,加強法治宣傳,提升領導干部和居民群眾依法化解矛盾糾紛的意識和能力,形成社會面廣泛認同的法治保障體系。
????四要增強市域智慧治理效能。第一,構建市域信息管理體系,重點構建動態(tài)感知關鍵數據、信息共享、快速反應的市域信息管理體系,提高市域運行管理關聯系統的協同執(zhí)行能力和監(jiān)控預警、應急響應能力,及時捕捉社情民意“弱信號”,打造“群眾訴求熱點圖”,提升數據分析智能化水平。第二,持續(xù)充分利用數字化手段,整合繁雜眾多的業(yè)務系統,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并切實解決基層負擔過重難題。第三,制定市域數據共享的標準和規(guī)范,整合各類行政、經濟、社會、環(huán)境、教育、醫(yī)療、保險等信息數據,打破信息壁壘,實現跨部門、跨領域數據集成共享。第四,建立健全數據安全管理制度,明確數據使用范圍和權限,統籌市域發(fā)展與安全。
????五要持續(xù)擦亮市域社會治理品牌。第一,深化拓展與國家政法智能化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合作,將“兩中心一基地”建設成“多網融合、一網受理、一網統管、一網協同”的跨區(qū)域、跨領域、多學科融合的高水平科技創(chuàng)新平臺載體,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產學研用”融合發(fā)展。第二,總結提煉本地經驗,著力將“信訪超市+外送服務”以及“粵平安”智慧網格、“兩中心一基地”智慧治理產業(yè)平臺、鎮(zhèn)(街)綜合行政執(zhí)法改革等打造成具有江門特色、全國領先、可復制可推廣的市域社會治理品牌。第三,進一步發(fā)揮江門“僑夢苑”平臺作用,用好僑博館、臺山廣海埠銀信博物館等展館平臺,深入挖掘五邑華僑先輩奮發(fā)進取、情系桑梓的開拓精神和家國情懷,將僑智、僑力、僑味、僑情更好地融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大局。
????(李向軍,市委黨校政治教研室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