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日報訊(記者 林立俊 見習記者 凌雪敏)譚瑞麟是陶藝手工藝人,畢業(yè)于天津美術學院,是會城美術協(xié)會會員。多年來,他醉心陶藝,在泥土和火焰交融中傳承匠心,他說,“在江門,制陶手工藝應當?shù)玫桨l(fā)光發(fā)亮的機會”。
????走進譚瑞麟的工作室,恰如他所言,確實有點“臟亂”,入門便是一張大木桌,因為長期制陶的緣故,桌面四處都是泥點子,上面放滿了陶藝半成品。
????今年是譚瑞麟接觸陶藝的第10個年頭了。說起他和陶器的緣分,還得從新會寧興路說起。那時他在寧興路從事平面設計工作,工作室的空間還有余地,“一次,一位同校師兄來到江門布置陶藝展,慢慢和陶藝有了接觸。那個時候工作室周圍是修車店、五金店,‘亂臟臟’的,我干脆搞個比他們更‘臟’的活好了。”譚瑞麟回憶,就在這種“沖動”下,這個工作室就成了他第一個做陶藝的“根據(jù)地”。
????要做一件陶器不容易。從最初的挖泥、淘洗開始,到制胚、掛釉,再到入窯燒造,得經(jīng)過上百道工序。陶藝融合了繪畫、雕塑、設計等藝術形式于一身,制陶工藝手法繁多,泥條盤筑法、手捏法、泥板鑲嵌法等等,無不需要制作者潛心投入,才可制出一件成功的作品。
????因此,坐在拉胚機前的時光最讓譚瑞麟感到舒適愜意。“制陶訣竅在于手穩(wěn)、心靜,把自己埋進去,忘記外界的嘈雜,思緒沒有雜念,你的心境如何,全都會在作品中流露。”
????譚瑞麟是新會司前人,對于江門本土的文化孕育他始終懷著一股責任感。近年來,譚瑞麟也一直致力于在江門推廣手工陶瓷文化,常常應江門市文化館的邀約,參加公益藝術講堂普及陶文化,或到學校去,開設第二課堂,他帶的學生做出來的陶藝作品也斬獲過省級藝術獎。
????目前,江門的陶瓷手工藝工作室數(shù)量尚少,陶文化的傳播力量正如星星之火,但譚瑞麟始終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陶文化在江門這片土壤終會有發(fā)光發(fā)亮的一天。
?